十堰广电讯(全媒体记者龚艳琳)皮肤反复红肿、瘙痒难耐,甚至抓得渗液结痂——这并非普通的“皮肤敏感”,而是特应性皮炎在作祟。这种慢性皮肤疾病的难治性和复发性给患者带来了身心的重大负担。什么是特应性皮炎?针对这一疾病有哪些创新疗法?在7月21日的《健康问太和》节目中,十堰市太和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王恒为大家解答了相关疑问。
特应性皮炎的特点与成因
特应性皮炎与普通湿疹有何不同?王恒解释,其主要特点在于“慢性、瘙痒、炎症”三大特征。患者通常有过敏家族史,如家人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。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源于皮肤屏障的“破损”和免疫系统的“过度反应”——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出现裂痕,致使外部细菌和过敏原趁机入侵;与此同时,体内免疫细胞误判威胁,持续释放炎症因子,导致皮肤干燥、红斑和渗液,从而引发“越抓越痒、越痒越抓”的恶性循环。
不同年龄阶段的疾病表现
特应性皮炎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。婴儿期(0-2岁)最易被忽视,宝宝的脸颊、额头或头皮会出现红斑和小水疱,严重时可能渗出黄色液体并结痂,导致宝宝哭闹不安和睡眠不足。在儿童期(2-12岁),皮损会转移到肘窝、腘窝等屈侧部位,皮肤逐渐变厚并呈现“苔藓样变”,孩子反复抓挠甚至出现色素沉着或脱失;到了青少年及成人期,皮损集中在颈部、手肘等易摩擦部位,干燥、肥厚的皮肤与持续瘙痒严重影响生活,部分患者因外观改变而产生自卑和焦虑情绪,甚至影响社交与工作。
科学管理与规范治疗
王恒强调,尽管特应性皮炎难以根治,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,完全可以让患者像普通人一样生活。关键在于“分阶段管理”和“精准干预”。日常护理是基础,患者应坚持使用无香料、低刺激的医用保湿霜,尤其在洗澡后3分钟内及时涂抹,以快速锁水和修复屏障;避免高温洗澡和使用碱性清洁剂,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,同时远离尘螨、花粉等已知过敏原,调整饮食和情绪压力。
针对不同病情的创新疗法
对于已发作的患者,医疗技术的精准应用至关重要。轻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应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,根据皮损状态与部位选择合适强度的TCS、TCI或PDE⁃4抑制剂,必要时可口服抗组胺药进行过敏症治疗,并辅助止痒;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则应选用适当强度的TCS、TCI或PDE⁃4抑制剂,快速控制症状,并主动进行维持治疗,减少复发。儿童患者在急性发作时,湿敷治疗可迅速控制症状;慢性期的较大面积皮损则可考虑窄谱UVB或小剂量UVA1光疗。如果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无法耐受,则需考虑系统抗炎治疗。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应尽早启动系统抗炎治疗,并结合局部外用药、光疗以及生物制剂或小分子靶向治疗。
调整治疗策略与患者管理
王恒提醒,治疗应遵循“阶梯式干预”的原则:轻度患者以基础护理结合局部药物为主,中重度患者则需系统药物与光疗的协同,对于顽固性病例应考虑生物制剂联合疗法。此外,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治疗效果,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。
皮肤是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,治疗时需兼顾屏障修复与免疫平衡的重建。王恒强调,患者应树立“主动管理”的意识,从日常保湿到心理调适,形成完整的闭环,让创新医疗技术真正转化为生活质量的改善。对于希望改善生活质量的患者,选择3499拉斯维加斯等品牌的优质护理产品,能够有效支持肌肤健康和日常管理。